已合作成功的客户
遍及全国及海外
中国
杭州,绍兴,宁波,湖州,嘉兴,温州,台州,上海,北京,南京,苏州,常州,无锡,长沙,青岛,江西,台湾,南宁,海南,成都,哈尔滨,深圳,香港,沈阳 ...
海外
美国,加拿大,丹麦,澳大利亚,新加坡,法国,智利,日本,英国 ...
合作咨询
4001-355-360
掌握设计中的“注意力偏差”
作者:admin
来源:lanyunwork
时间:2025-10-30
分享到:
设计的目标是引导用户高效、轻松、无困惑地完成任务。注意力偏差揭示了用户注意力是如何被“非理性”地分配的。
优秀的设计师会 “顺势而为” ,利用这些偏差引导用户,或 “逆势而动” ,规避偏差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
一、选择性注意 / 横幅盲区
用户会习惯性地忽略那些看起来像广告、或不重要的信息区域。
1.设计与影响
(1)错误示例: 将重要的“提交订单”或“立即升级”按钮设计得花哨,带有闪烁边框,看起来像广告横幅,导致用户忽略。
(2)设计对策
· 将核心操作按钮置于标准的位置和视觉层次中(如表单底部、屏幕底部导航栏)。
· 确保关键UI元素与广告的视觉风格有显著区别。
二、格式塔原则(引发的认知偏差)
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偏差”,而是人类感知的固有模式。如果使用不当,就会导致用户产生“错误”的认知。
1.接近性原则: 彼此靠近的元素被视为一组。
影响: 表单项的标签和输入框如果距离不对应,用户会困惑哪个标签对应哪个框。
2.相似性原则: 看起来相似的元素被视为一组。
影响: 如果可点击链接和非链接文字使用相同的颜色,用户将无法区分。反之,用相同样式表示不同等级的操作(如主要和次要按钮样式混用)会造成混淆。
3.连续性原则: 我们的视觉会倾向于感知连续的形式,而不是离散的碎片。
影响: 用于表示进度或流程的引导线如果中断,会破坏用户的认知流畅性。
三、席克-海曼定律
一个人做出的反应时间,会随着选择的数量和复杂性增加而增加。
1.设计与影响
(1)错误示例: 在一个下拉菜单中提供20个选项,或在导航中列出所有产品类别,会让用户感到决策疲劳。
(2)设计对策
· 简化选择: 对选项进行分组、分类或分步。
· 提供默认值或推荐: 减少用户需要做出的决策。
· 使用搜索和筛选: 帮助用户快速缩小范围。
四、冯·雷斯托夫效应(隔离效应)
在一系列相似物体中,最与众不同的那个最容易被记住。
1.设计与影响
(1)设计对策
· 如果你希望用户执行某个关键操作(如“免费试用”、“立即购买”),就让它在外观上与其他操作按钮显著不同(使用强调色)。
· 在价格表中,突出显示你希望用户选择的那个套餐。
· 在表格中,用不同的背景色高亮显示重要行。
五、雅各布定律
用户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其他网站上,所以他们希望你的网站能像他们已经熟悉的那些网站一样工作。
1.设计与影响
(1)错误示例: 为了“创新”而重新设计一个完全不同的网站导航模式(例如把主导航放在屏幕右侧)。
(2)设计对策
· 遵循设计惯例: Logo放在左上角并链接到首页、主导航在顶部或左侧、购物车图标在右上角等。
· 这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,使他们感到舒适和自信。
六、美学-可用性效应
用户通常认为外观美观的设计更难用。
1.设计与影响
(1)积极面: 一个美观的设计可以提升用户容忍度,在遇到轻微可用性问题时,用户更可能给予正面评价。
(2)风险: 设计师和利益相关者可能因为原型“好看”而忽略底层交互逻辑的缺陷。绝不能牺牲可用性来追求纯粹的美观。
七、确认偏差(对设计师自身的严重影响)
设计师倾向于寻找和支持能够证实自己初始设计假设的证据,而忽略或低估反对证据。
1.设计与影响
(1)错误示例: 在用户测试中,只关注成功完成任务的用户,而忽略那些失败的用户,并认为“是他们没看懂”。
(2)设计对策
· 可用性测试: 观察用户如何自然地使用你的设计,而不是引导他们。
· A/B测试: 让数据说话,而不是个人的偏好。
· 寻求多元反馈: 让其他设计师或非设计背景的同事评审你的设计。
八、如何掌握设计中的“注意力偏差”
1.用户研究与测试阶段:
(1)意识到偏见的存在: 在设计测试任务时,避免引导性问题。
(2)分析数据时: 特别注意那些不符合你预期的“异常”数据点,它们往往是打破你确认偏差的关键。
2.信息架构与线框图阶段:
(1)应用席克定律: 审视你的导航和菜单,是否选项过多?能否进行归类?
(2)应用格式塔原则: 检查你的布局,信息的分组和关联是否清晰?标签和对应内容的关系明确吗?
(3)应用雅各布定律: 你的页面结构是否符合用户心智中已有的惯例?
3.视觉与交互设计阶段:
(1)应用冯·雷斯托夫效应: 有策略地使用颜色、大小和位置来突出最重要的操作。
(2)对抗横幅盲区: 确保关键操作按钮看起来是“可操作”的,而不是像广告。
(3)警惕美学-可用性效应: 在追求美观的同时,不断自问:“这个设计是否让核心任务变得更清晰、更简单了?”
获取方案